近日,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首批453家“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包含科學精神,工業文明,美麗我國,抗擊疫情,中華優異傳統文明、革新文明、社會主義先進文明,脫貧攻堅、村莊復興,黨史新我國史教育等7個專題實踐教育基地。其間,廣東有14家單位當選。
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由教育部別離會同有關部門以現有基地(場館)為基礎分專題建立。其間,會同科技部聯合建立科學精神專題實踐教育基地,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建立工業文明專題實踐教育基地,會同生態環境部聯合建立美麗我國專題實踐教育基地,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建立抗擊疫情專題實踐教育基地。
教育部還會同國家文物局聯合建立中華優異傳統文明、革新文明、社會主義先進文明專題實踐教育基地,會同國家村莊復興局聯合建立脫貧攻堅、村莊復興專題實踐教育基地,會同我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建立黨史新我國史教育專題實踐教育基地。
廣東此次當選的14家“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包含7個專題類別。其間,科學精神類別有3家,包含華南師范大學生物標本館科普基地、華南理工大學“改革開放與我國式現代化道路”實踐教育基地、廣東科學中心;工業文明、美麗我國、抗擊疫情類別各有1家,別離為英德紅旗茶廠、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基地、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廣東革新歷史博物館、孫中山新居紀念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4家單位當選中華優異傳統文明、革新文明、社會主義先進文明專題實踐教育基地。廣東省英德市連樟村被評為脫貧攻堅、村莊復興專題實踐教育基地。深圳博物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人運動講習所原址紀念館、海豐紅宮紅場原址紀念館3家單位當選黨史新我國史教育專題實踐教育基地。
根據要求,當選單位要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為思政課實踐教育提供機構、人員、經費等保障,并積極與大中小學對接,開發特征課程,不斷增強實踐教育效果。各地各校要與基地加強聯絡,探究建立長效機制,著力打造服務“大思政課”實踐教育的優質服務平臺,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維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教育引導廣闊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思維魅力和實踐偉力。